
(如果轉摘對著作者有侵權之處,請聯繫逐鹿文創園區小編我們會即刻刪除。)
森林探戈─野生動物與獵人之間
鄒族文化深受其狩獵生活影響,展現出獨特的社會、知識、性別與信仰特質:
1. 狩獵是鄒族生活的核心
• 山豬地位崇高:山豬是鄒族最重要的獵物,象徵著榮耀與地位。獵人獵到公山豬後,其頭骨和下顎會掛在獸骨屋內,代表獵者的榮譽。
• 獵物嚴格分配:獵到的山豬肉必須精確地分給族人、親友、獵團,甚至土地神靈。這種「共同分享」制度(butis’i)維繫了家族關係與社會秩序。
• 獎勵與禁忌:擅長獵山豬或與山豬搏鬥的獵人,可以佩戴山豬牙環以示榮耀,並獲得特殊的里肌肉。
• 敬重長者:在分配和贈送獵物時,鄒族會根據肉品的等級來表達對長者的敬意。
2. 深刻的宗教信仰與禁忌
• 獸魂與土地神:鄒族相信動物擁有「獸魂」(hzo),並且對「土地神」(ak ’ e-mameoi)抱持敬畏。這三者——擅獵者、獸魂、土地神——共同構成了鄒族狩獵信仰的核心。
• 鳥占預測:在出征或狩獵前,鄒族會舉行鳥占儀式(以繡眼畫眉的叫聲判斷吉凶),至今仍有部分獵人會依據鳥占結果來決定是否上山。
• 感恩與禁忌:獵獲動物後,獵人會進行感恩儀式,將酒或碎米飯置於地上感謝獵物,並在解剖時發出聲響感謝與祈福。同時,鄒族也有許多禁獵、禁食的動物,違反禁忌(peisia)會被視為不吉利,甚至導致疾病。
• 厭惡「蟲子」:昆蟲、蛇、蛙等(統稱 yoi)在鄒族觀念中被視為不好的東西,通常不會食用,甚至有驅蟲祭儀。
引用資料 : https://ihc.cip.gov.tw/EJournal/EJournalCat/631